第一局:街角的老黄历
巷子口那个戴圆墨镜的老头儿,面前永远摊着一本泛黄的《玉匣记》。"姑娘,看你印堂发亮啊..."这么一开口,我就知道今天又得破费二十块钱。
你猜怎么着?他连我姓啥都没问,愣是掰扯出我"命里缺金"非让我买他那个镀铜的转运符。我瞅了瞅他掉漆的搪瓷缸,心想这老头儿自己才缺金吧?不过他那套说辞倒是挺唬人:
算命术语 | 实际意思 | 我的内心OS |
---|---|---|
"年不利" | 最近倒霉 | 上周刚摔碎手机屏 |
"运旺" | 有人帮忙 | 同事代班没要加班费 |
"桃花将至" | 会有艳遇 | 外卖小哥多送双筷子 |
第二局:APP里的赛博半仙
现在连算命都搞数字化转型了。那个下载量破百万的"AI面相分析"让我上传素颜照——好家伙,算法说我"根低陷主孤克"立即充值199解锁改运方案。
最绝的是它还能"云端做法"!手机屏突然开始闪红光配诵经BGM,吓得我家猫直接炸毛。不过比起路边摊,这玩意儿至少有三包凭证:
1.大数据背书:"10万+用户验证"虽然可能是机器人)
2.科学包装:扯什么"面部黄金比例算法"美图秀秀魔改版)
3.售后保障:7天无理由退费(前提是得先给五星好评)
第三局:外婆的土法子
回老家看见外婆在灶台前撒糯米,说是帮我"小人"不识字,但记得住二十八星宿的方位,她那个掉了瓷的搪瓷盆里永远装着:
"别看这些老物件寒碜,"突然压低声音,"当年破四旧的时候..."她后半句淹没在剁饺子馅的声响里。那些缺角的黄符纸在油烟里晃悠,比什么AI算法都鲜活。
最后说句实在的:算命这玩意儿吧,就像自助餐厅的取餐夹——信则夹菜,不信盛汤。那些"命理大师"恐怕自己都算不到,明天城管会不会来掀摊子。